你怎么理解毛主席的话: 出兵朝鲜是一个半人的决定?
众所周知,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过程是极其惨烈的,战争取得的胜利是史无前例的,它对于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作用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真正知道当时作出“出兵朝鲜”决定有多难的人就未必多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后来在回忆抗美援朝战争的时候,曾经说:“出兵朝鲜是一个半人的决定。”
这话怎么说?相信看到这儿的时候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其实,在这句话看似简单的话里面蕴含着复杂而沉重的历史背景及原因,可以说这个历史性的抉择不仅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与民族的未来,同时是毛主席个人胸怀、智慧和决心的体现!
今天,当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角度去看的时候不难发现,如果没有那场轰轰烈烈,全体中国人民无私支持和参与的抗美援朝战争,那么,新中国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百废待兴,经济亟待恢复,民生亟需改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的局面,还得面对以美帝为首的国外反华势力不可能自行停止的围堵及挑衅,我们就不可能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搞建设、谋发展。
因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亟待恢复,民生亟需改善,军队装备落后,与美国等世界强国的差距悬殊。此时此刻,国内虽然满目疮痍,历经多年战火,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也有待恢复,人民渴望和平建设家园。但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介入并从仁川登陆,迅速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在对我国东北边境构成严重威胁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局势的演变严重危及到了新中国的稳定与发展,而出不出兵朝鲜成为了摆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面临决策,党中央高层许多人都心存顾虑。一方面,当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先进武器装备和强大军事力量,反观刚刚经历长期战争的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仍然非常简陋,后勤保障十分困难,如果与美国正面交锋胜负难料,甚至可能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影响国家的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建设刚刚起步,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出兵朝鲜可能会导致国内经济建设面临中断和引发社会动荡的风险。
“顾虑派”的担心是有一定事实依据和道理的,但他们忽略了“如果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会严重影响到我国边境安全,让新中国无法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安安心心地搞建设”这个根本点。正是出于国家和平稳定、建设发展的考虑,毛主席凭借自己独到的战略眼光与定力力排众议,决计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出兵朝鲜。
毛主席最后能够作出“出兵朝鲜”的决定,有一个人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人就是彭德怀元帅。他在抉择会议上直言:“我支持毛泽东同志出兵朝鲜的主张,我们跟美国打,打烂了,大不了美国打进中国来,最多中国晚解放几年!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边和台海,它要发动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彭德怀元帅的发言与表态,不仅给了毛主席极大支持,稳定了党内高层,同时,也促使毛主席迈出了“出兵朝鲜”决定重要而关键的最后一步。
现如今,当我们透过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回过头来看当初的抉择过程,就可以清楚地知道毛主席说“出兵朝鲜是一个半人的决定。”中的“一个人”就是毛主席自己,而那“半个人”就是当时坚决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的彭德怀元帅。同时,我们不仅能够从毛主席的话中看到他老人家的高瞻远瞩、战略眼光和定力,还可以从中理解到他老人家深深的无奈,我想这也是现实生活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崇敬和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原因所在。